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書人物-編輯人的肖像

每一本書背後,都可以找到對出版工作充滿熱情、理想與堅持的編輯身影。《天才》一書談的便是上世紀美國最富傳奇盛名的文學編輯麥斯威爾‧柏金斯的故事。柏金斯是傳統編輯的優雅典範,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卓絕的識見以及敏銳的慧眼。經他發掘或因合作而成名的作家無數,最著名者包括費茲傑羅、海明威及湯瑪斯‧沃爾夫等引領一代風騷的文學名家。柏金斯經手的作品,不僅挑戰時人的閱讀品味,更開啟美國文學的全新視野。 台灣出版業有沒有類似柏金斯的範例?過去表現突出的編輯不乏其人,其中文化圈暱稱「航叔」的陳雨航不僅是秀異的小說家,更是眾多編輯人景仰的業界前輩,他的編輯經驗若書寫成文,必然也是精采豐厚的文化讀本。本刊邀請主編《天才》一書的新經典公司副總編輯梁心愉,與航叔把盞閒聊,從出版線上的縱橫捭闔,為編輯人凝塑立體肖像。

這次邀訪,航叔原本是推辭的,理由是他已久不在出版線上,沒能再代表什麼。但航叔畢竟是溫和的,約莫是禁不起眾人再三請託,他準時出現在咖啡店。沒有好久不見的生澀,倒有好久不見的溫暖。

話題從報社時期開始。陳雨航曾是《中國時報》影劇版主編,也兼任記者,跑過影劇新聞。1983年7月20日,他做了李小龍逝世10周年紀念專題。不甘於例行刊登記者採訪稿,他向外約稿、邀影評,主導內容方向,卻也觸動社內某條警報的神經。他索性遞出辭呈,臨去秋波,再以兩個全版聲援黃春明小說改編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文/梁心愉)

更多資訊請點進文章連結
文章來源: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04000778-2601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