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121)中國的譯作編輯要有尊重版權的專業意識

上星期,我在專欄中指出一位名叫趙玉皎的譯者在翻譯日本電視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代表作《窗邊的小豆豆》時,把書中的插圖畫家岩崎知弘的名字錯譯成了「岩崎千弘」。同時,我還這麼寫道:「真誠地希望在出版社再版這本書時,能將這個錯誤糾正,還《窗邊的小豆豆》的插畫畫家以正確姓名---岩崎知弘。」

      必須嚴肅指出的是,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在學術著作等作品中錯譯歷史人物姓名的這類錯誤不在少數。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的學術著作中居然出現了幾十處翻譯錯誤,其中最荒唐的是把蔣介石(Chiang Kai-shek)翻譯成了「常凱申」。此外,把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年)的翻譯成了費爾班德。

      固然犯下這類低級錯誤的主要原因是不懂韋氏拼音所致。

      但正如媒體所批評的那樣:「這不是很難的事情,因為通過查閱韋氏拼音與漢語拼音的對照表不難找到。……這些東西如果用心,如果嚴謹都是能找得出的。」(文\莫邦富)


更多資訊請點進文章連結
文章來源: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59/21976-2016102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