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台北國際書展還能走多遠?

北展的前身是出版公會在「台北國際學舍」辦的國際學舍書展(國際學舍這個場地已經拆掉了,原址現在在大安森林公園裡面)。國際學舍雖然有個「國際」字眼,但其實是個貨真價實的大賣場,任何人只要能租得起攤位,就可以在裡面擺攤賣書(唱片、錄音帶、玩具、開學用品等)。等到上世紀八零年代末,國際學舍拆掉了,當年的新聞局和央圖合作另外開辦了「中華民國台北國際書展」。

可是央圖書展場地小,又不能賣書,出版業抱怨連連,辦了一屆撐不下去,1990年終於改到世貿展場,由新聞局編預算支持。新的北展記取教訓,一開頭就是零售和版權交易雙展合一的展覽型態,這也是為什麼北展會有「專業日」(只限國內外出版同業進場)和一般日這種區別的原因。

北展發展史的第一個教訓告訴我們書展不能不賣書,不賣書就沒有出版社,沒有出版社就沒有書展,這是無法逃離的循環。許多評論一直在北展淪為大賣場上面做文章,就是忽略了沒有賣場就沒有書展這個簡單的現實。(文/老貓)

更多資訊請點進文章連結
文章來源:閱讀最前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