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管道為王 更要內容為本

當下,紙媒的危機,遠沒有過去。
幾乎所有的紙媒都在彷徨,都在刨根問底,都在絞盡腦汁突圍。
而對於都市類報而言,既往10餘年的高速發展遮蔽了體制機制、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尤其在移動互聯網如洪水一般襲來之時,泡在溫水裡的紙媒,缺少對新媒體的認知、應對定力和能力,缺乏前瞻性思維和佈局,以至於退無可退。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但,紙媒真的已經到絕境了嗎?
是,也不是。
說是,指的是傳統的路徑已經沒有出路,必須改弦易轍;說不是,則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紙媒要認清方向,在內容表達形式和製作供給方面,在制度和管理創新方面,在經營理念和應對方面,要與時俱進。

對於傳統紙媒而言,“管道為王”是上半句話,下半句話,同樣得牢記——內容為本。
關注內容,更多的其實是探求內容的價值。
對於管道和內容,兩者的關係,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述。而在當下,重視“管道為王”,對於紙媒而言,必須力所能及,盡可能地搶佔管道資源。
媒體的格局重塑,知易行難。
事實上,浸新聞時代媒體的轉軌,需要媒體本身、資本以及產業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進階。無論是科技成本的攤薄,還是技術開發難題的瓶頸,抑或是資本最終流動的方向,浸媒體時代還有諸多難題懸而待決: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才最適合浸媒體?沉浸式新聞的製作、報導還有哪些方式亟待挖掘?甚至,未來的媒體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問題都成為目前備受關注並值得思考的問題。
正如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說過這樣一句話——未來媒體的競爭環境下,誰佔據對於未來資訊和內容定義的制高點,誰就佔領了未來媒體的制高點。
這是趨勢,也是懸念。(文/吳育新)


更多資訊請點進連結
資訊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http://www.chinaxwcb.com/2017-02/14/content_35176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