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故宮日曆》: 七年品牌初長成

隨著新媒體和移動通訊工具的普及,作為生活用品的傳統日曆已經基本退出了當代人的日常生活,而傳統圖書出版的空間也越來越受到新媒體的擠壓。但《故宮日曆》的重新出版,卻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2010年,《故宮日曆》的出版掀起了日曆出版風潮,7年過去了,它依然是圖書暢銷榜上的常客。除了自身品質過硬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緣起:讓經典重新煥發生機 
2010年,新版《故宮日曆》出版了。為了穩妥起見,這新版《故宮日曆》的第一本採用了複刻形式,除日期資訊外全部採用1937年版《故宮日曆》圖文內容。

之後更多的讀者都將《故宮日曆》作為歲末年初問候親朋的文化之禮,或者作為每一天記載孩子成長的生活紀念冊。他們通過微博、微信等網路平臺的展示與交流,《故宮日曆》也為越來越多的讀者所熟知,也讓這本經典圖書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產品。

創新:不辜負“一期一會”期待
首先就是在接下來的兩年,《故宮日曆》不再採用照搬舊版的複刻方式,而是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另行選材編排。 同時他們也在編排上繼續下功夫,分別在結構、篇幅、內容上進行系統性提升。王冠良覺得《故宮日曆》很好地把握住了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外觀大氣,內部細節考究。在讀者越來越高的期待之下,故宮出版社也大膽地引入外來力量。

發展:傳遞著一種生活方式 
王冠良並沒有將《故宮日曆》當作一個單一的產品看待,而是將其看作一種生活方式傳遞的媒介,她覺得這讓《故宮日曆》擁有了一大批核心讀者。 而在這一基礎上,故宮出版社還開展定制服務,通過與更多企業、電商平臺合作,擴展管道。

同時故宮出版社會不時地發起一些網路互動活動,重點不在獎勵而在交流。

回望7年,王冠良覺得如果新版《故宮日曆》的出版對今天的讀者、公眾具有某種意義,那麼可能最主要的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和古代藝術推廣普及方式的生活化、日常化。(文/張君成)


更多資訊請點進連結
資訊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http://www.chinaxwcb.com/2017-11/20/content_363969.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