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學苑出版社:將非遺出版做出特色

今年是學苑出版社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之時,學苑出版社以非遺為核心,形成了民俗民間文化、中醫藥、戲曲、歷史景觀、文創產品等鮮明的小而特、小而強的出版特色。已“執印”22年的學苑出版社社長孟白,對出版社的拓荒、延伸、裂變的發展過程如數家珍。

三十而立,22年拓荒終有成
為了形成小而專、特色明顯的品牌影響,學苑出版社把一些正在賺錢的項目“砍掉”,把一些僅扮演“印刷廠”角色的出版品種壓縮掉。

感到學者的研究成果與大眾讀者的需求之間有裂隙,尤其是一些冷僻但卻意義重大的成果鮮有人問津,孟白認為出版社不但要架設裂隙之上的橋樑,而且要介入“創作”階段。由此,學苑出版社漸漸形成“北京史地民俗”“地方歷史文化”“西部地方文化”“民間工藝”“老城市老地圖”等幾百種記述和研究民俗、民間文化的圖書,形成了非遺領域的叢林。

打通行銷管道,非遺出版也能盈利
針對同類內容,學苑出版社用“編輯的差異化”來撕開“產品同質化”的口子,在內容上做到涵蓋全、編輯精,用樣式的變異、品質的提升來進行產品區分。

學苑出版社的發行管道直達終端管道和讀者,銷售網站拓展到文博景點、古舊特色書店,同時,借助各種活動擴大品牌影響,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的行銷管道。

此外,網路也成為學苑出版社拓展和延伸非遺文化傳播24小時面向全球使用者的視窗。

以非遺為核裂變,為文化傳承添磚加瓦
佔領高峰,已形成“醫道傳承叢書”“中醫藥典籍與學術流派研究”“民國中醫大家傳承”“名家醫案醫話”“全國名老中醫醫案醫話”等近千種中醫中藥學研究的成果。一提到中華傳統文化,更多人想到的是一窩蜂而上的國學經典,而在學苑出版社,早就細化到了各個編輯部和更細的品類。(文/林曉芳)


更多資訊請點進連結
資訊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http://www.chinaxwcb.com/2017-11/06/content_363258.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