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紙書的排版,大別起來有兩種排版模式,一種稱為「流水排」,一種稱為「整頁排」(好吧,我其實不知道「整頁排」這種排版模式應該怎樣定名,在我的編輯生涯裡,我不曾看過有誰給它定過名稱,這裡我姑且稱為「整頁排」,理由後面詳述)。
流水排對應的主要是文字書,裡面的內容就是一段一段的文字,中間偶爾以章節隔開。文字排上版面以後沒有什麼東西非得特別出現在頁面的某處不可;整本書十萬字、二十萬字,可以像灌溉渠放水一樣,一路流過灌區內的每塊田;流水排版的文字就像水一樣,注入版心,一段一段地流過每一頁。
在實際的電腦排版上,這甚至不是比喻而是真實的場景。你畫好「主版」(控制全書版面布局的模版),把整本書的文字「倒」進起始頁的文字框,一霎那間,電腦就自動把整本書需要的兩百頁、三百頁全部排好了。美編要做的事情只剩下章名頁是否要另頁起之類的事而已。
流水排處理文字稿彈性很大,不管你是十萬字、二十萬字、百萬字的巨著,十萬字兩百頁,二十萬字四百頁……排版方法都一樣,字多就加頁碼,字再多也不怕。由於每個單字、每個段落的排版地位都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像處理水分子一樣,直接把文字「倒」進文字框,讓電腦套用模版,做完剩下例行性的工作。(文/陳穎青)
更多資訊請點進文章連結
文章來源:三立新聞網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3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