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紅利和洪流:盤點傳統出版與數位出版融合之道

出版的本質——融合的必然性

整體來說,隨著移動互聯網路的迅速普及和社交媒體的不斷湧現,出版業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與產業不均衡的現狀並存,存在諸如內部交易困境、平臺商等管道壟斷導致出版單位話語權不對等、人才流動性大等問題。

融合方式——細數傳統出版與數位出版融合之道

目前,已有不少出版社對需求量1500冊以下的學術著作進行按需印刷,甚至有的出版社在通過按需印刷幾十本樣書後向電子書的發行市場要效益。另外,針對要打造的暢銷書,出版社也可根據按需出版的“將傳統出版由於市場的不確定而導致的虧損風險最小化”這一特性,先少量印製一部分進行試銷,若被市場看好再上膠印機進行大批量投放。

“互聯網+出版”和“出版+互聯網”

一些具有先見之明並勇於嘗試新技術的出版單位,在紙書不能滿足用戶交互性體驗和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在交互性體驗上彌補了紙書的資訊孤島效應。

大資料應用

資料並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能決定一切,但傳統的出版單位可以依靠政策紅利的資金支持,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有效聚合,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挖掘有價值的資訊,大力投入技術開發和應用,甚至可以通過內生和並購兩種模式在大資料時代有所作為。

與數字出版領先企業緊密合作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不少出版單位與數位出版基地企業進行合作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很多還是比較認可以銷售“紙質圖書+低價電子書”的網路書店模式,以及掌閱、多看、中文線上、百度閱讀等滿足用戶移動、互動閱讀需求的模式。並且,幾家業內知名的科技類出版社和一些中小型的相關類出版單位,也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了以某些館配商依靠其對終端圖書館使用者的影響力開發和推廣的自有電子書平臺,有的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劉宏)

更多資訊請點進文章連結
文章來源:出版參考
http://mp.weixin.qq.com/s/8jE95s57j0-3zImFe5oE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