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一年推出兩期的淡江中文系系刊《拾幾頁》,第十二期「逃生計畫」數位版即日起正式發行!

「走過探討成人的第十一期,我們在成人世界裡追尋、探索、忙碌、進步;在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生活裡努力活著。面對枯燥或是充滿壓力的現實,本期我們想討論在日常生活裡逃脫的可能,偶爾有一個自我放逐的喘息空間,再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道路。」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冷冰冰或灑狗血──新聞寫作應該帶多少感情?

寫作的感情含量,是一道長長的光譜,從一端的詩歌、散文,到另一端的新聞、文書記錄,寫作者投注其中的情感可以從洋溢氾濫,到冷靜淡漠;甚至在同一類文體中,更會因寫作者的風格殊異,而感情的濃淡有別。

的確,文稿的感情含量構成寫作的風格,但感情的濃淡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更是寫作功力稚嫩與老練的高下區別之一。這在詩歌、散文等文學領域裡,已多有著述探討,但在文體介在文學與純新聞之間的「深度報導寫作」,相關討論卻不多。

基本上,相較於剖露寫作者主體世界的詩歌與散文,作為呈現客體世界的報導寫作,寫作者的主觀情感應該趨於收斂的。

報導寫作中,「純新聞寫作」的寫作者,自我感情必須被極度克制,殆無疑義;而「深度報導寫作」,特別是故事性的敘事寫作,寫作者應投注適度的感情,也已成為媒體業的共識。

然而,也許是長期受到強調客觀、中立、冷靜的「純新聞寫作」影響,編輯實務上,「深度報導寫作」最常見的問題是:記者很難投注感情於其間,對筆下人物的人生境遇缺乏同理心,對故事所呈現的主題意義沒有感悟力,以致一篇關於人的報導卻沒有什麼人味。
其次的問題雖比較少見,但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更為深刻;因為,這個問題常見於個別媒體「當家寫手」的身上,而他們往往是重要文稿的撰寫人。(文/康文炳)


更多資訊請點進連結
資訊來源:閱讀最前線
https://news.readmoo.com/2016/12/14/kong-161214-emo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