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過直銷為主的出版社。這家出版社營業額高,員工多(約八百人),老闆曾以台灣NO. 1自豪。我聽到時嗤之以鼻,心裡想的是:「怎麼輪也輪不到你們啊。」(應該是「我們」,我們出版社,但認同感不夠,你我分得很開。)原因是這種書賣再多,再豪華,對出版趨勢、社會人文思想影響不大。既無影響力,實在也沒什麼好自豪的。
這是直銷出版社屬性,養那麼多業務員,賣的一定是單價高的出版品,且以套書為主力,一套成千上萬才回本。因此大都以地理風景、美術作品為主,偏向視覺系,帶來的思想啟蒙較少。
這類出版社以前有好幾家,台英社、錦繡、光復等,但各種出版現象觀察報告很少提及它們,例如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十大影響力的書」都不會提到它們的產品。雖然不公平,但這些書不會給金石堂店銷,在商言商,也無話可講。
曾幾何時,這些走直銷路線的大出版公司好像大都不見了,垮的垮,收的收,但其實有些還在,只是常逛書店的人未必知道。
幾年前,我以作者身分走進一家公司,看到一包一包豪華精裝圖書從倉庫載送出來,要分發到不同地方,我才再度見識到直銷市場的存在。然而這出版社名字不會出現在任何媒體文化版裡。(文/果子離)
更多資訊請點進連結
資訊來源:閱讀最前線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5/11/giff170511-y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